今年,上海迎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阶段性收官之年。按照要求,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正成为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也就是说,全球一流的投资者,只要投资人民币资产,首先就会想到上海。全球机构投资者都能够方便地在上海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在第12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发表演讲时如此表示。
从内容上看,《意见》的背后反映了两大基调:一是强调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这也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组成部分;二是金融机制体制改革的深化,尽管过去二三十年我国金融市场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标准相比,仍有差距,机制体制改革需求较为迫切。
自2009 年央行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走过了十年进程,这十年也正是中国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全球贸易份额持续提升及金融市场开放持续深化的过程。随着货币国际化的经济、市场和价值基础的不断夯实,这十年以来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人民币的支付结算功能不断增强,投融资功能不断深化,储备货币功能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