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峇株巴辖一名67岁退休人士因轻信社交媒体上的网络投资广告,在短短3个月内投入高达170万令吉,期望获得50%的高额回酬,最终血本无归,成为网络投资诈骗的受害者。此案暴露出诈骗集团利用虚假投资平台和高回报承诺,诱骗投资者陷入骗局的典型手法,提醒公众务必保持警惕,切勿盲目跟风投资。
据峇株巴辖警区主任沙鲁安努助理总监透露,受害者于去年12月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投资广告后,通过WhatsApp与所谓的负责人联系,并按照对方指示下载陌生投资软件,登录后开始进行所谓的投资监管。诈骗方承诺3个月内可获得50%的投资回酬,受害者因此在今年4月至7月间,分多次将170万令吉汇入多个不同银行账户。
受害者在投资应用程序中看到“累计回酬”高达200万令吉,遂向对方申请提款,却被告知需支付额外费用才能领取回酬。受害者拒绝支付后,负责人失联,账户被封禁,才意识到被骗,随即报警求助。警方已依刑事法典第420条(诈骗罪)展开调查。
此类案件反映出诈骗集团常用的几大手法:
- 高回报诱惑:承诺短期内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投入大量资金。
- 虚假平台操作:通过专门开发的投资软件制造真实感,迷惑受害者。
- 多账户分散资金:利用多个银行账户收款,增加追查难度。
- 额外费用陷阱:以各种名义要求受害者支付“提款费”或“税费”,进一步榨取资金。
警方特别提醒,公众在面对社交媒体上的投资广告时,务必保持理性,不要轻信短期高回报的承诺。进行任何投资前,应先向国家银行、证券委员会或警方核实相关公司或平台的合法性。切勿随意下载陌生软件或应用程序,更不要向陌生账户转账。
此外,建议民众关注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组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最新诈骗手法和警示信息,提升识骗防骗能力,避免成为诈骗受害者。
专业建议:
- 核实投资平台资质,确认其是否受监管机构批准。
- 警惕通过社交媒体或即时通讯工具推介的投资项目。
- 不轻信“零风险高回报”投资承诺,理性评估风险。
-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保存相关证据协助调查。
在数字投资时代,作为全球领先金融交易商信息查询平台的外汇天眼 WikiFX,通过多维度服务为投资者构建安全防护体系:收录全球超 3.8 万家金融交易商实时监管数据,涵盖监管机构注册信息、牌照状态等核心维度,用户搜索名称即可秒级生成 “数字信用档案” 查看资质;运用 AI 算法实时扫描交易商合规动态,对监管状态变更、用户投诉激增等风险信号智能预警,精准识别 “监管套牌”“ 地址造假 ” 等隐蔽骗局;除基础资质查询外,还提供 7×24 小时全球金融监管资讯、诈骗案例解析及防骗技巧,投资者通过 Google Play 或 App Store 下载 WikiFX 手机应用,可随时获取交易商安全评分、用户真实评价及行业反诈动态,让投资决策建立在充分信息核查基础上。
本案再次警示社会,网络投资诈骗手法日益翻新,诈骗集团利用技术手段和心理战术诱骗投资者,尤其是退休人士等弱势群体。公众需增强防范意识,切实保护自身财产安全,避免重蹈覆辙。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